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29 点击次数:180
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言辞恳切,亦不乏激烈。全文2000余字与任安相关的话寥寥几句,却写尽司马迁的心事,像极了一篇尘封的日记。此信公开后成千古一信,泛着血泪之光,志气盘桓,流传至今。
高中课本选取其中精华段落200余字,字字珠玑——
报任安书(选)
——【汉】司马迁
古者富贵而名摩灭,不可胜记,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。盖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原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;孙子膑脚,《兵法》修列;不韦迁蜀,世传《吕览》;韩非囚秦,《说难》《孤愤》;《诗》三百篇,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。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,不得通其道,故述往事、思来者。乃如左丘无目,孙子断足,终不可用,退而论书策,以舒其愤,思垂空文以自见。仆窃不逊,近自托于无能之辞,网罗天下放失旧闻,略考其行事,综其终始,稽其成败兴坏之纪,上计轩辕,下至于兹,为十表,本纪十二,书八章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。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草创未就,会遭此祸,惜其不成,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。仆诚以著此书,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然此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也!全本概括:《报任安书》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。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——1.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;2.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;3.为什么自甘受辱、愿意接受宫刑;4.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。选文分析:从“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”到“难为俗人言也”,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,是为了完成《史记》。选文第一段:从“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”至“思垂空文以自见”,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“倜傥非常之人”受辱后“论书策以舒其愤”的例子。选文第二段:介绍《史记》的体例和宗旨,说明自己“就极刑而无愠色”是为了完成《史记》。选文修辞手法:修辞手法多样,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。如“盖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”以下8个迭句,实际隐含着8组对比,同时又两两对偶,与排比相结合,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,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,矢志进取、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,气势雄浑,令人欲悲欲叹。千古一信《报任安书》辞气沉雄,情怀慷慨,其中叙事、议论、抒情,交融一体,形成卓绝千古的浩荡雄伟的气势,贯穿中国文人的精神血脉——从屈原的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,到陶渊明的“欲辩已忘言”,皆在诉说一个真理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文言文语法:1.词类活用:- 名词作动词:-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(收集)- 孙子膑脚(被砍去膝盖骨)- 动词作名词:- 通古今之变(变化规律)- 思来者(未来的人)2.使动用法:- 不得通其道(使……通畅)3. 特殊句式:- 被动句:-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(无标志被动)- 屈原放逐(无标志被动)- 判断句:- 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(“此皆……也”表判断)- 宾语前置:-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(“是以”即“以是”)- 定语后置:- 本纪十二(十二本纪)4. 虚词用法:- 以:- 表目的(以究天人之际)- 表原因(仆诚以著此书)- 乃:- 表承接(乃赋《离骚》)- 其:- 代词(其行事)- 语气词(其皆出于此乎,未直接出现但需理解)5. 通假字:- 摩通“磨”(名摩灭)- 失通“佚”(放失旧闻)- 见通“现”(思垂空文以自见)- 责通“债”(前辱之责)图片
考一考
图片
1.面对好友的质疑,司马迁列举了哪些古代被人称颂的“倜傥非常之人”受辱后“论书策以舒其愤”的例子,写在《报仁安书》中,八组对比,同时又两两对偶,与排比相结合,既表明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,又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,矢志进取、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,气势雄浑,令人欲悲欲叹。
2.司马迁在《报仁安书》详细介绍了《史记》的体例,“_________,__________,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”一共三百篇。
3.司马迁惨遭宫刑,却忍辱负重,写下五十余万字的《史记》,目的十分崇高: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。
4.司马迁认为,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,从历史上来看:“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”,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晓的太多了,只有卓越特出的人,才能被后人称赞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工业硅的向上驱动能支持其反转吗?
Powered by 大神pc28走势图在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